尊龙凯时

公司新闻

新闻资讯

青言青语 | 熔炉里的青春 小螺栓烧出大担当

2025.07.16 120 字号 A- A A+


“领料单上的数字不是冷冰冰的代码,是车间的命脉!”2018年,18岁的高晗淇揣着崭新的实习工牌走进尊龙凯时时,在笔记本第一页郑重写下了这句话。从当年面对仓库上万种物料直发怵的实习生,到如今在环保装备领域淬出“滚烫劲儿”的青年先锋,他把每个岗位都当成青春的熔炉,在平凡里烧出了不平凡的担当。


领料间里的“破迷宫”:把琐碎磨成功夫


七年前的厂房仓库,对刚成年的高晗淇来说,是座望不到头的“钢铁迷宫”——角钢在货架上投下交叉的影子,螺栓螺母按型号排得密密麻麻,抱着领料单跑错区域是家常便饭。“慢慢来,上手得磨。”老师傅的话像颗定心丸,让他沉下心琢磨:琐碎里藏着门道,重复中能炼出巧劲。


他先啃下最头疼的物料编码:把冷冰冰的字母数字编成“顺口溜”,“M10螺栓就是粗1公分、长看杠后数”,记起来又快又牢;再在领料单背面画“活地图”,以叉车通道、大件区为坐标,精准标出常用螺丝螺母的“窝”;领料时更会“攒活儿”,把不同区域的单子归拢好,规划一条顺路路线一次跑完,省去来回折腾;遇到车间常用配件,还提前按“套餐”备好配套物料,把重复劳动简化成“一步到位”。


这些法子看着“土”,却是从“磨坏三双劳保鞋”的教训里熬出来的。旁人眼里“跑断腿”的领料活,被他干得又快又准,连老师傅都点头:“这小伙子把心沉下去了,琐碎活儿也能磨出真功夫。”


施工现场的“钉钉子”:让担当扛住考验


六年磨砺,2024年高晗淇转岗至装备研究院,在南通鑫德龙项目现场,他成了大伙儿眼里能“钉”住事儿的青年先锋。

腊月十二的深夜,寒风把户外的共享单车链条吹得“咯吱”作响,睡梦中的高晗淇被业主急促的电话惊醒:“RTO设备要报警了!你快来!”交通早已停运,他抓起外套就冲向寒风,骑着共享单车往现场赶——零下5℃的夜里,非甲烷总烃数值正一点点逼近报警线,团队成员急得额头冒汗。


他蹲在设备旁,手指冻得发僵却攥紧调试记录,一页页翻、一条条对,终于揪出关键:燃烧器的空气燃料混合比调节旋钮,初始调试时只凭工程师经验设定,缺了实时数据反馈校准!“盯紧流量,一点点调!”他招呼团队成员,眼睛盯着助燃空气流量表和燃气计量器,每动一下旋钮就屏息看检测仪数值。两个小时后,当混合比从14:1调到13.8:1时,在线检测仪的数字终于开始稳步下降,最终稳定在12mg/m³的正常水平。

    

问题解决了,他却在现场守了整整一夜。直到天蒙蒙亮,确认设备运行毫无异常,他冻得发红的脸上才露出笑意。这场紧急调试不光稳住了项目,更让他牵头总结出一套“数据校准操作规范”,给团队补上了关键一课:“技术里藏着责任,关键时刻得能扛住。”

     

从制造部到工艺设计部,从领料员到技术工程师,从共青团员到团支部书记,高晗淇的工位抽屉里,收着几样特别的“勋章”:磨穿底的劳保鞋、写满公式的笔记本、项目现场捡的螺栓样品……这些带着温度的小物件,像跳动的火苗,映照着尊龙凯时年轻人的模样——

      

他们把每个岗位都当成熔炉,让青春在一次次俯身钻研、一场场熬夜攻坚里淬炼;他们相信,再小的螺栓也能拧紧大责任,再平凡的岗位也能烧出滚烫的未来。这,就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样子:把心沉下去,把劲使出来,让担当在磨砺中越烧越旺。